首页 > 综合 > 正文

读书 | 为什么日本的少子化对策会如此失败?——日本社会学家的《低生育陷阱》一书提供答案和反思

来源:文汇网 2023-08-11 18:13:30

自1990年公布的日本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的出生率跌到了历史最低值以来,已经过去了30多年,直到现在日本的出生率也依然持续低迷。作为理所当然的结果,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的人口开始不断减少。一边是欧美人惊讶于日本竟然对少子化现象毫无对策;另一边,东亚诸国则纷纷担忧自己会不会步日本的后尘,并把日本当作一种反面教材看待。

日本社会学家山田昌弘专门研究了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前世今生,并试图找到问题的根源和破局的方法。根据他的调查,日本少子化对策的失败主要源于日本政府错误地将欧美的习俗和价值观作为了参考,未能注意到当下年轻人的心声以及他们所面对的现实,且在政策牵涉金钱时总是行动迟缓。

日本的少子化对策虽然失败了,但它遭遇的困难和陷阱仍值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诸国借鉴反思,尤其是在东亚生育率屡创新低的今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低生育陷阱》

[日] 山田昌弘 著

钱爱琴 译

译林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序:“不愿让孩子受苦”的日本人

对孩子说“不能与借助学贷款的人交往”的母亲?

首先请大家来看两段我在做家庭研究时发生的小插曲。

其一,在大学课堂上,我每年都会让学生完成一个“你希望与什么样的人交往?”的问卷调查。在得到的回答中,“谈话投机的人”占最多。分性别来看,男生比较喜欢与“可爱的人”交往,而女生则比较喜欢与“温柔体贴的人”交往。

在得到的回答中,也有学生反馈妈妈叮嘱自己“不能与借助学贷款的人交往”。据说,这是“因为婚后还要忙着还助学贷款会十分辛苦”。

交往对象将来成为结婚对象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一点我很清楚。父母担心女儿将来的心情,我也能理解。这或许是受到了有段时期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因返还助学贷款而导致个人破产的事件的影响。

只是我在想,难道社会已经发展到父母对子女的恋爱问题也要给予那么细致的建议的时代了吗?

我在学生时代时,也曾经因为父母经济不宽裕而借过助学贷款。如果放到现在这个时代,估计我也会被女朋友甩了吧。

我把这件事讲给了一个来采访少子化问题的记者(在大型出版社工作的有正式编制的男性员工)听。没想到,他不仅点头认同,还对我讲起了他自己的情况:“我有一个约定好将来要结婚的女朋友。可是,我们两个人现在因为都要还助学贷款而十分辛苦。因此,我们商定在有望能还完助学贷款之前暂不结婚。更何况,如果在还有贷款的情况下生了孩子,我们根本就没时间照顾孩子。“

此外,曾经有一位男性在《读卖新闻》网站的“发言小町”栏目中投稿问道,在向女朋友提起自己尚在还助学贷款的事情后,现在两人的婚约正面临危机,该怎么办?(2019年12月25日的投稿)

其二,我在对未婚者进行采访调查时,一定会问他们这样的问题:“希望与年收入多少的人结婚?”

那已经是快20年前(2003年左右)的一次调查了,我采访了一位30多岁、与父母同住的未婚(也就是我所讲的“单身寄生族”)女性。她回答说,希望对方年收入在1000万日元以上。

她解释道:“作为家庭主妇的妈妈培养了我,让我接受了正规的钢琴训练,甚至送我上了音乐大学。我希望将来也能有那么多钱来培养自己的孩子,所以如果丈夫没有那么多收入的话……”

她自身没有能够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而是作为一名非正式员工做着一些事务性工作,年收入约为200万日元。

我们是不是忽视了现代年轻人以及现代日本人的普遍意识

我通常称自己为家庭社会学研究者。自考入研究生院之后,30余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研究日本的结婚难及少子化问题。

迄今为止,关于家庭和结婚的问题,我不仅做了理论分析和学说研究,还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查。不仅做了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之类的定量分析,还对个体进行了采访调查,倾听了很多由未婚者发出的真实声音。

于是,那些仅靠数据是看不出的少子化问题的日式特征就浮现了出来。

在开头部分所讲述的案例中,认为“婚后还在继续偿还助学贷款,这样的生活会令人不安”的想法,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缺乏安全感的意识。

“希望将来能够给孩子一个比自己更为优越的成长环境”,像这种对尚未出生的孩子心怀呵护的情感意识,在以往的少子化分析框架中从未被考虑进去。

但是,这些想法,实际上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在决定是否结婚或生子时的决定性因素。

也许,这些想法对于30多年前的年轻人,也就是现在已经步入中老年的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可能有人会愤愤地认为现今的年轻人奢求太多了,说“每个月几万日元的助学金还贷?这应该不成问题呀”,“结婚后总会有办法克服的吧”,或者说“钢琴什么的,不学也没有关系,又不会影响孩子长大”,“那种高收入的人,就算你再怎么等也不会出现”。

可是,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这些都是结婚、生子过程中的非常切实的问题。哪怕是每个月几万日元的助学金还贷,也有可能会使家庭在养育子女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如前所述,新闻也曾报道过因助学贷款而导致个人破产的事件。

自己在将来直面这样的状况时,可能会后悔地说:“如果结婚对象没有助学贷款的话,也许本来可以过上快乐的生活的。”也可能会想象到,如果将来孩子对你说“我想学习钢琴”“我想上音乐大学”,你却对孩子说“家里没钱,不能送你去学”,这会让你感到非常痛苦,因为你小时候能够花父母的钱去学,但为人父母时却满足不了孩子的愿望。

年轻人就这样一边想象着这些情形,一边选择着将来的结婚对象,甚至是交往的对象。

家有适龄期子女的父母也一样。

开头部分所讲的那位母亲,正是因为不想让女儿经历没钱的痛苦,所以才忠告女儿不要与为钱所困的人交往。

“不愿让孩子受苦”——日本少子化现象的背后,是不是存在这样的意识呢?

不仅如此,现代日本人普遍持有的想法已成为带来少子化问题的重要因素。但在研究少子化问题时,这些想法并没有被考虑进去,这也许就是导致日本少子化对策失败的原因吧。

写作本书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想指出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无的放矢”这一问题。

其次,我想强调的是,少子化问题是由代表了日本社会之特征的各种制度、意识和经济状况的变化带来的。

作者:[日] 山田昌弘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标签:

编辑:

最近更新

热点

5月17日,中国广电在“2023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正式发布《5

详细>>

当“披哥三”即将迎来开播之际,关于前哥哥们的话题也再次引起大家

详细>>

"起盟生活:融合5G彩铃和萌豆生态的创新模式"在当今新时代,随着科

详细>>

为解决容器集群技术普及过程中带来的新的安全问题,中关村信息安全

详细>>

2023年7月12日,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算网融合产业及标准推进委员会

详细>>

手机作为生活中最贴心的智能设备,承载着人们记录生活、休闲娱乐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