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狂奔的新能源市场 终于跑累了?
在经历了上半年的价格拼杀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维度再度升级。为了拿到下半年的开门红,车企们在7月开足马力。
然而,从最新的上险量数据来看,情况似乎并不乐观。在燃油车不断衰退的共识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开始显露疲态。
增长仍在持续 增速明显放缓
(相关资料图)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7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为60.9万辆,环比下降6.7%;前七个月累计上险量为354.6万辆,创近五年来新高,较2019年同期实现了484%的高增长。
翻看2019年以来的数据,虽然今年前七个月同比仍保持增长,但增速已明显收窄。2021-2023年前七个月同比增长分别为205.5%、109.1%、39.4%。
从单月上险量来看,二季度整体呈现出环比增长的势头,但7月再次出现了下滑,这或将预示2023年的整体增速有可能再创新低。而7月是否会成为“拐点”,目前尚未可知。
从近五年的趋势来看,今年7月的同比增速同样明显放缓。此前三年同期的增长率均超过100%,今年7月虽然在绝对数字上保持增长,但同比已下降到38.4%。
在渗透率屡创新高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为何出现乏力?
消费者购车决策中,价格无疑是第一要素。
元旦过后,特斯拉突然降价,引发各车企纷纷跟进新能源车型降价。降价潮所带来的刺激效应在随后几个月才逐渐显现。但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下,很多消费者仍放缓购车,选择暂时观望。
进入7月,市场普遍猜测,特斯拉将继续降价,这使得不太着急购车的消费者再一次选择暂时观望。8月14日和16日,特斯拉“三天两降”,引发哪吒、零跑等十余家车企推出降价补贴、权益调整等多种促销活动。
另外,疫情三年打乱了国人购车的传统淡旺季。
7月出现环比下降,确实可以感觉到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丝凉意。下半年传统的“金九银十”以及“年终大促”,能否让新能源车市场再次出现一波上扬,目前尚无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整体增速想恢复到此前的大幅增长,难度很大。
混动逆势增长 份额继续扩大
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表现乏力,但是混动细分领域却依然保持高增长,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今年前七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比增长38.4%,其中纯电车型23%,插电混动车型88.4%,增程车型124.8%。
如果单看上险量,插混车型和增程车型两者加一起也没有纯电车型多,但同比增速方面,纯电车型明显放缓,而插电混动车型和增程车型则增长非常迅猛。
作为插电混动车型和增程车型的代表,比亚迪的王传福和理想的李想拥有相同的“执念”。
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活动上,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讲述,插混这条技术路线曾经被很多车企放弃,比亚迪内部也有过争议,但还是决定要继续走插混路线,“必须咬牙坚持下去,即使走错了也认了。”
混合动力车型成就了比亚迪近几年突飞猛进。在比亚迪DM-i车型持续火爆之下,长城、奇瑞、吉利、长安等自主车企都看到了这片蓝海,纷纷跟进推出超级混动车型。
同样,2022年,对于外界频传的“增程式是落后技术”李想曾在二季度财报会上表示,往后看5年,增程式仍是SUV车型的最佳解决方案,理想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增程的效率。 他认为增程式是让电动车加上了增程器,而不是让燃油车能使用电池。
如今理想被业界称赞,一方面是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始终坚守“执念”,另一方面,它做到了国际造车巨头没有做成的事。
在理想的带动下,近年来国内刮起一阵“增程风”,赛力斯、问界、零跑、深蓝、岚图纷纷推出自己的增程车型。
在充电基础设施尚需完善、充电速率仍需提升的现阶段,混动车型无疑将保持高增长,并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
自主品牌优势明显 外资合资难以追赶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7月,新能源汽车企排名又一次展现了在电气化时代,自主品牌已经实现换道超车。
7月新能源车前二十车企排名中,前五名均为自主品牌;前十名中,仅有特斯拉1个独资国外车企,以及上汽大众1个合资车企;而在前二十名中,自主品牌更是多达15家。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7月上险量跳水,排名从此前的第二名滑落至低第七名,上险量仅3.2万辆,环比下降5.63%。出现这一反常现象并非特斯拉国内销量崩塌,而是通常在季度初,特斯拉会更侧重出口。数据显示,特斯拉中国7月出口32,862辆。
此外,有消息称,特斯拉新款Model 3将于今年10月份开始交付,有业内人士透露,新款Model 3比现款售价更低、配置更高。新款即将交付,延缓了部分Model 3目标用户购车,但这部分需求,将在年底回补释放。
蔚来7月上险量挤进前十,环比增长70%,让李斌稍微松了口气。上半年蔚来销量很难看,很多人再次唱衰蔚来,但是当时李斌回应,上半年是蔚来多数产品的迭代期,销量不好也是正常现象,并称,随着主力车型新款ES6以及其它二代车型交付,蔚来的销量将在下半年爆发。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险量数据显示,7月蔚来ES6交付量10,296辆,环比上涨118.7%,首个完整交付月直接破万,带动蔚来7月上险量达到18,736辆。
8月1日起,蔚来首任车主终身免费换电的权益(根据是否选择家充桩,获得终身每月6次或4次免费换电权益)彻底取消,车价也进一步下探,这或将助力蔚来8月上险量突破2万大关。
在7月新能源车前二十车企排名中,环比增长最多的是红旗,较上个月增长122.5%,主要由红旗E- QM5拉动,该车7月上险量暴增到10,038辆。
红旗E-QM5上险量暴增,并不是因为像其它过万车型那样受市场认可,相反,正是因为销量太惨淡,厂家推出了大力度优惠。7月,红旗在长春地区针对该车推出“清仓式”巨惠,幅度甚至接近5折。作为一款5米长的B+级纯电车,10万左右的价格,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抢购。
2023年1-7月整体来看,前二十车企中,前五名依然被比亚迪、特斯拉、埃安、上汽通用五菱牢牢守住,优势较为明显。不出意外,再过两个月,它们将提前锁定全年胜局。
凭借强劲的爆发势头,理想在7月上险量排名中超过吉利,升至第五位。L系三款车型各自的上险量相对接近,使理想成为车企当中为数不多的“不偏科优等生”。
虽然本质是一款车通过三种配置划分出三个车型和价格,但正是如此,理想用一款车将自己的用户精准的划分开,使用户根据自身用车需求精准选择、从容购车。极致的产品定义所带来的效益,正在理想三款车的销量上成倍放大。
在前七月新能源车企排名中,竞争最激烈的莫过于第十一名至第十六名,上险量均在5万-6万辆之间。这其中有自主新势力品牌哪吒、零跑、极氪、小鹏,有自主传统品牌奇瑞,也有传统豪强宝马。
极氪和宝马在今年前七月的增长势头迅猛,同比增长分别为129.5%和97%;奇瑞跌幅最大,同比下跌50.5%。
虽然小鹏同比下跌35.7%,但主力车型G6在7月开始交付,上险量达3571辆,随着产能爬坡,G6将逐渐成为小鹏的“待爆顶流”。
在2023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表示,预计9月G6车型的交付量将会显著提升,带动公司月交付突破1.5万。四季度,小鹏汽车将继续提升G6的产能并且放大第一批交付用户的口碑效应,冲击G6单月交付过万的目标。随着G6产能爬坡,以及现有车型更丰富的配置推出,小鹏汽车将在四季度冲击公司月交付2万的目标。
在两个排名中,已经很难见到外资车企的身影。而合资车企中,如果把旗下自主品牌车型去掉,毫无疑问,也将从前二十名榜单中消失。
具体车型排名方面,7月上险量前十名车型整体并无太大变化,仅特斯拉Model 3的上险量下滑严重,排名跌至第9。
值得注意的是,在稳稳占据前十的车型中,曾经的现象级爆款五菱宏光MINI EV的持续下跌令人堪忧,与其它九款持续同比增长的车型形成鲜明反差。依此态势,下半年五菱宏光MINI EV的排名大概率会向下变动。在“降价”成为今年汽车市场的新标签之下, A00级纯电车的价格优势正在不断被淡化。
在热销新能源车型中,除特斯拉外,同样很难再见到其它外国品牌车型的身影。
写在最后
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混战必将载入史册,优惠力度更大的燃油车似乎在做最后一搏,虽然无法彻底扭转大势,但确实起到短期“回血”的作用。而新能源汽车这边,目前的增长呈现明显趋缓,是“见顶”还是“蓄力”,则需要市场在未来几个月给出答案。
标签:
热图推荐
创世纪
通信
最近更新
- 一路狂奔的新能源市场 终于跑累了?
- 观致汽车接连被强制执行超9.6亿元
- 清陶能源与上汽集团合作打造新固态电池
- 为给电动车让路 福特将砍掉三款油车
- 拒打价格战 比亚迪今年有信心卖300万
- 当模组厂商开始搞“互联互通”,Matter
- 华为Mate 60 Pro卫星通话仅限电信;
- 福厦高铁将开行智能动车
- 为遏制中国,美国限制英伟达向中东出口
- 山东构建五级老年教育办学服务体系助力
- 董卫民任四川省副省长
- 朝鲜宣布发射两枚弹道导弹
- “畅游科左后旗”旅游小程序上线运行啦
- 哈弗枭龙静态体验 年轻家庭的选择
- 旗舰行政座驾新选择 实拍捷尼赛思G90
- 十万级新三好生 综合试驾吉利博越COOL
- AI大模型上车 新风口还是新噱头?
- 有里也有面 风行T5 EVO狂飚版场地试驾
- 浙江湖州:开学第一课 点燃科技梦
- 英特尔公布 Intel 18A 制程节点最新
- 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 大同市:上好开学“第一课” 拧紧学生
- 飞鹿股份:公司已为核电领域相关公司提
- 印度推100%乙醇汽车 国内剩余粮食多
- 英国Pickering公司推出新型灵活的PXI/P
- 贸泽开售适合LTE IoT 应用的 Digi
- e络盟现供应NI电子音频和声学制作测试
- FPGA加速器支撑ChatGPT类大语言模型创新
- 沪深股通|傲农生物8月30日获外资卖出0.
- 华西证券:计算机板块三驾马车齐头并进